博客文章

讓精神病患者回歸社會

神經(jīng)精神科 作者: 神經(jīng)精神科藥師 閱讀: 2572
    曾看到一個報道,一對外地來穗打工的農(nóng)民工夫婦,帶著一個十幾歲患精神病的女兒,租住在城郊的一間民房里。女兒因病不能上學,而夫婦倆白天要上班,為了不讓沒人照顧的孩子亂跑惹事,就把她關在屋子里,只在晚上讓她出來“放下風”。貧窮,還有一個患精神病的孩子,這不是一個幸福的家庭,但生活還算平靜。然而,這樣的生活并沒有長久。這個家庭在這里并不受歡迎,人們議論紛紛,冷眼相向,還引來了記者的報道,將其定性為“虐待兒童”。所租住的村子認為是極不光彩的事情,就逼他們離開。最后,他們連租房子都變得很困難了。面對鏡頭,夫婦愁眉苦臉,他們原只想平靜的生活著,不給別人、社會帶來什么滋擾,但卻想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會被社會拋棄,而孩子整天傻笑,只顧追著小貓玩耍,全然不知全家面臨的境地。
    這對夫婦的困境絕不是個案,一直以來,精神病患者被“圈養(yǎng)”、家人被排斥的例子并不少見。這是廣大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屬的無奈,也是國家、社會對精神病患者關懷的缺失。不可否認,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禍的事故偶有發(fā)生,導致人們對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屬存在偏見、排斥。如果能讓這些患者回歸社會,減少對別人的滋擾,那樣,得到解放的將不僅僅是患者自己,還有他們的家屬、親友。
    因此,最大程度的鼓勵患者恢復社會功能,回歸社會,是治療的終極目標。然而,我們整個醫(yī)療體系似乎對精神病患者也帶有較大的偏見,目前的治療方式重治療而輕預防,關注的重點是疾病的本身而不是患者?,F(xiàn)有的大部分藥物治療強調(diào)的都是對疾病的癥狀控制,即緩解癥狀,鮮見對恢復患者的社會功能有進一步的研究。最近上市的芮達(帕利哌酮緩釋片)在強調(diào)快速控制精神癥狀的同時,更明確提出“關注精神病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”,這一理念,提高了人們對治療結(jié)局的期望,被認為是治療研究理念的改革。
    讓更多精神病患者回歸社會,需要我們醫(yī)學、藥學工作者的努力,更需要全社會的努力!

百濟新特藥房神經(jīng)精神科 陳天歡
咨詢電話:020-87302226
上一篇:正常人如何預防腫瘤的發(fā)生 下一篇:藥房需“急顧客之所急”

藥品信息服務證: (粵)一非經(jīng)營性一2018—0148
@2013~2025 廣州市康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
服務熱線:400-101-6868
請輸入搜索關鍵詞